徐农教授(左一)ASCO参会留影
TRIO-013/LOGiC试验(编号4001):评价拉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在HER-2阳性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食管及胃食管连接部腺癌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拉帕替尼与化疗联合没有带来统计学意义的OS获益,尽管客观缓解率(ORR)从40%提高到53%,OS从10.5个月提高到12.2个月。联合组的腹泻和皮肤毒性更高。ToGA试验是目前在胃癌领域中唯一应用靶向药物获得成功的范例,因此希望在HER-2阳性的胃癌亚型中,能够有更多的靶向药物得到应用。拉帕替尼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可同时阻断EGFR和HER-2两个靶点。然而无论在胃癌还是乳腺癌中,其作用似乎不敌赫赛汀。
分析原因可能与拉帕替尼在不同病人中的代谢和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别有关;而且拉帕替尼的耐药在胃癌和乳腺癌中都有发现,可能与MET的过表达、HER-2的二次突变以及下游KRAS的突变和PTEN的丢失有关。亚组分析显示,在亚洲人群和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拉帕替尼可能获益;并且在HER-2高表达和IL-8低表达的人群,使用拉帕替尼缓解率和生存可能获益,因此,在特殊的亚组和具有特殊生物标记的人群,拉帕替尼可能带来生存获益,这一点值得进一步研究。
COUGAR-02研究(编号4023):二线多西他赛化疗对比积极的症状控制在复发性胃-食管腺癌中的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在铂类和氟尿嘧啶耐药的胃癌、食管及食管胃连接部腺癌中,多西他赛3周疗法应用6周期以上联合ASC(Active symptom control积极症状控制)与单用ASC比较,能够有效的延长生存期(5.2月 vs 3.6月),同时评价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这是一项在西方人群中肯定二线化疗在胃癌中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全面评估了生活质量,在功能和症状评分上,多西他赛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总体生活质量化疗组未受影响。因此,多西他赛应该被作为铂类/氟尿嘧啶耐药的胃癌病人的标准二线治疗。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胃癌死亡占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二线乃至三线、后线化疗的研究,包括紫杉类,伊立替康等药物,联合或不联合靶向药物应得到大力的鼓励和支持。
SAMIT研究:在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中辅助应用紫杉醇序贯氟尿嘧啶类化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在cT3-4、cN0-2的胃癌患者中,2×2的析因设计随机分为,A组 UFT48周,B组 S-1 48周,C组 紫杉醇周疗3周期序贯UFT 36周,D组 紫杉醇周疗3周期序贯S-1 36周。结果发现:3年DFS S1为基础的辅助化疗优于UFT为基础的辅助化疗(58.2% vs 53%);S-1优于UFT;紫杉醇序贯氟尿嘧啶与氟尿嘧啶单药相比,有延长DFS的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紫杉醇序贯S1的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
该临床试验采用 2×2的析因设计,其实并不能很好的评价序贯治疗中的第二个药物,可能PK、毒性谱和耐药途径都因此发生了改变,并且该试验并没有排除HER-2扩增的影响。我们知道,HER-2扩增的胃癌病人对传统化疗是耐药的。在目前胃癌辅助化疗领域,XELOX方案和单药S1是获得证据支持的辅助化疗方案,紫杉醇在辅助治疗领域缺乏证据。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在晚期分化差的弥漫型胃癌亚组病人中,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疗效还是明显的,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紫杉醇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辅助化疗的作用,尤其是弥漫型胃癌患者。
徐农教授简介:男,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化疗科主任,硕士,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委员会(CSCO) 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药学会肿瘤化疗与肿瘤药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擅长治疗:消化道肿瘤、肺癌内科治疗。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从事肿瘤内科临床研究23年。曾在浙江省肿瘤工作16年,2001年调至浙医一院并组建化疗科。1999年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Mater医院接受肿瘤学职业培训和临床进修。2002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接受全国GCP培训获临床试验资格证书。2005年ASCO Multidisciplinary Cancer Management Course(MCMC)培训,中国西安。研究方向在肿瘤内科领域开展多项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胃肠道肿瘤和肺癌的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基础与临床研究,肿瘤药物遗传学研究。先后在国内公共发表论文70余篇,并组织2次期刊专题,其中SCI收录的国际英文期刊9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6篇。主编《肿瘤内科诊治策略》和《肿瘤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主持课题3项,主持及参加10余项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