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数胃癌患者发现已属晚期 高危人群最好每年查胃镜
大坪医院肿瘤专科医院院长王东在“艾坦援助项目“启动仪式上讲解阿帕替尼如何治疗晚期胃癌 受访者供图
商报记者 陈瑜
重庆商报讯 烧心、厌食、恶心……别以为这些都是小毛病,这也许正是胃癌的早期征兆。来自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胃癌发生率约12/10万,而约八成的胃癌发现者已经是晚期。记者昨日获悉,一项专门针对晚期胃癌患者开展的“艾坦患者援助项目”已在我市进行了一年,它为患者免费提供“全新小分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使他们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大多数胃癌患者
发现已属晚期
据大坪医院肿瘤专科医院院长王东介绍,中国是胃癌高发区,全球约41%的胃癌患者在中国。而胃癌的致病原因复杂,包括生活饮食、宿主基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于公众普遍缺乏做胃镜筛查胃癌的意识,加之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致使60%~80%的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到了晚期,5年生存率低于20%。
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
“饿死”肿瘤
据了解,大坪医院肿瘤科每年收治600多名胃癌患者,其中一半属于中晚期,而其中的晚期胃癌患者大多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病灶的机会,临床上应该进行系统治疗。
王东表示,近年来,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的应用在一些实体瘤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大大延长患者的生命。由于肿瘤的生长需要血液提供营养,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关键,如果没有血管提供氧气和养料,肿瘤就会被“饿”死。鉴于此,抗肿瘤血管靶向治疗为晚期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艾坦援助”实施一年
晚期胃癌患者受益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12月开始,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开展的“艾坦患者援助项目”落户重庆。该项目在大坪医院等大医院为诊断明确,且无法手术的晚期胃癌患者提供免费使用“阿帕替尼”这种全新小分子靶向口服药物。
大坪医院肿瘤专科医院院长王东告诉记者,胃癌患者到医院后,医生将集合内外科、影像学科、病理科等综合判断,给有适应症的患者提出治疗建议。而晚期胃癌患者更适合口服药物治疗,在患者自费使用3个月该药物后,医生将对其做一系列的检查,化验其身体指标。如果身体对药物反应良好,那么今后的该药物将全部免费赠送,并跟踪监测其用药情况。
据悉,阿帕替尼是目前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唯一被证实有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能显著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作为口服药物,阿帕替尼可以极大的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记者还获悉,,作为抗肿瘤血管生成剂,阿帕替尼未来还要进行胃癌领域的深入研究,探索其晚期胃癌治疗中从三线提升到二线甚至一线的可行性;另外,在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也在临床试验中。
高危人群
最好每年查一次胃镜
王东还介绍,胃癌更容易在40岁以上,有家族史、长期患胃炎、胃溃疡等人群身上发生。还有我们的饮食,长期吃烧烤、泡菜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也会增加患胃癌风险,而胃镜是早期发现胃癌的唯一途径。
同时提醒,高危人群应该每年查一次胃镜,而有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烧心、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者,也应行胃镜检查,以确定胃疾病类型,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