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细胞里共有23对集结着生物遗传信息的染色体。染 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心,在其头部和尾部各有一段特殊的部位,称 为端粒。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增飱时进行自我复制,然后把复制好的 染色体交给新生细胞。但由于细胞分裂时有可能损伤靠近两端 的遗传基因,在生物逬化过程中,染色体的头尾部便各自有了一 个端粒。端粒在细胞分裂时渐渐变短,所以一般老年人的端粒 长度要短于儿童。一旦端粒缩短到极限时,细胞就老化直至寿 终正寝。因此端粒被生命科学家称为“细胞寿命之钟”。例如动 脉硬化症就是端粒缩短,导致细胞分裂能力衮退的典型例子。
广岛大学医学部井山利宪教授曾发现一个奇妙现象:随巷 端粒变短,和免疫有关的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的释放蛩增加。即使对人体有益的东西,如果大量释放的话,也 会给鲑康带来麻烦。因此井山认为,端粒的缩短会对染色体内 的遗传基因产生影响。
端粒研究的转折点是80年代末发现了能维持端粒长度的 特殊蛋白质——端粒酶。端粒酶在人体内有一种奇特的作用, 除了人类生殖细胞和部分体细胞外,端粒酶几乎对其它所有细 胞不起作用,但它却能维持疱细胞的端粒长度,从而使癌细胞获 得永久的分裂能力,使其“长生不老”。这样,作为“细胞寿命之 钟”的端粒,在端粒酶的作用下,就竟然成为人类头号大敌疱细 胞的“帮凶"。
不过这一特征也提示人们,要确诊人类是否患癌症,只要检 验-下有无端粒酶就行了。1996年10月中旬在横滨召开的日 本癌症学会上,关于用这种方法诊断癌症的报告应接不暇。据 称它对宵、肝、肺、大肠等癌症的检出率髙达80%以上。但要测 定端粒酶非常困难,直到1994年美国杰隆公闭才开发出“TOAP 检测法",东京工业大学石川冬木副教授又设计出精度更高的 “弹性rCR法”,为测定端粒酶提供了较有效的手段。
端粒酶研究走在进界前列的美国,正在倾注全力寻找抑制 端粒酶的药物,以求防止癌细胞的增殖:乌取大学医学部的押 村光雄教授则正在努力寻找能抑制端粒酶的遗传基因。1994 年押村发表论文指出,抑制端粒酶的基因是一种抑制癌纸胞生 长的基因,它SI能存在于人类染色体的3号染色体里。东京丁 业大学的石川副教授正在集中精力判明端粒酶的分子结构及其 详细功能,以便制服在人体内为所欲为的端粒酶。端粒酶目前 还是人类的敌人,但一旦人类能对其有效控制的话,它也许将有 益于人类。例如它能使老年人的皮肤红润光泽,还能预防老年 性痴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