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导向诊断
免疫导向诊断又称放射免疫显像诊断,是将放射性核素 标记的抗肿瘤抗体放射性药物注入到人体内,标记抗体与肿 瘤抗原相结合,利用伽马相机、SPECT机,在体外显示放射 性分布情况,根据放射性物质浓集于病变区的强弱来判断有 无病变,即显示肿瘤大小和部位(见彩图8>。
抗肿瘤的抗体冃前大多应用单克隆抗体,因为单克隆抗 体具有对肿瘤的特异结合能力,就如同导弹飞向特定目标,所 以此种技术又称之为免疫导向诊断。免疫导向诊断的“导 弹” 抗肿瘤抗体是由“运载火箭”——竿?克隆抗体和 “弹药” 放射性核素组成。目前应用于诊断的单克降抗体 有抗卵巢癌、抗肠癌、抗结肠癌、抗肝癌、抗H癌、抗乳 腺癌、抗黑色素瘤等单抗,也就是说这些肿瘤可以进行免疫 导向的诊断。“导弹”的“弹药”由放射性核素组成,临床上 使用的核素有131碘,111铟,锝等。
免疫导向诊断可确定原发病灶的大小位置,而旦可以确 定肿瘤的性质;可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或其他器官的转移;可 了解判断术后有无局部复发;可弥补CT、磁共振、B超的某 些不足。
(2)导向手术
导向手术是指载有放射性核素的生物导弹注入癌症病人 体内.手术当中用一手持式探测仪来探查肿瘤的浸润范围?有 无淋巴结转移,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见彩图B前很多 实体肿瘤治疗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过去根治手术切除的范围 及淋巴清扫的范围都是以解剖、病理及经验为依据。临床上 我们观察到部分肿瘤的生长、转移是按照此规律,但有些肿 瘤并不是这样,“跳跃式”转移及肉眼难判别的浸润都会使手 术切除范围不够,导致术后的复发。而另一方面常常由:r?手 术中判断过度而切除范围过大引起许多术后并发症,而影响 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导向手术是一种客观判定肿瘤浸润及 转移范围的方法.指导术者合理地、个体化地施行手术,可 提高实体瘤根治手术成功率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北京肿瘤 医院使用美国手持式探测仪和肿瘤亲和性好的单克隆抗体, 对w癌患者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通过胃镜将标记有131碘的 “导弹”注入胃癌四周黏膜下,注入后的第1?8天,手术中 探杳转移淋巴灶,灵敏度为97%,特异性为83.3%,准确性 为95. 5% ?最小探测到的淋巴结仅为0. 04克,对原发胃癌切 除端是否残留肿瘤组织有指导价值,提高r手术清扫淋巴结 的水平。 腺癌、抗黑色素瘤等单抗,也就是说这些肿瘤可以进行免疫 导向的诊断。“导弹”的“弹药”由放射性核素组成,临床上 使用的核素有131碘,111铟,锝等。
免疫导向诊断可确定原发病灶的大小位置,而旦可以确 定肿瘤的性质;可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或其他器官的转移;可 了解判断术后有无局部复发;可弥补CT、磁共振、B超的某 些不足。